「意識型態」這四個字,
可以用在很多不同的地方,
然而一跟政治立場扯上關係,
感覺就分外敏感,
所以常常被避而不談,
但超出被刻意炒作的政治立場外,
海峽兩岸人民所抱持的「民族意識形態」卻是非常微妙有趣的。


上了大學以後,
能夠自我運用的時間變多了,
開始有機會閱讀許多網路上的小說,
因為愛看書,
所以不管是繁體字還是簡體字,
都照單全收,
只是剛開始看簡體字時很辛苦,
不時要猜測那到底是什麼字。
四年下來,
轉眼就要畢業了,
倒也累積了不少心得,
雜七雜八的小說看了一堆,
也累積了一些想法,
大抵上一篇文章只要看一兩個章節,
就可以看出作者是大陸人還是台灣人。

撇去文筆洗練度不談,
大陸作者普遍愛國、仇日、以中國人為傲;
台灣作者不談國家、對日本沒感覺、民族情感從來不提。

明白說起來,
大陸作者的文筆間常常充斥著他們對祖國的情感,
對中國歷史抱持著自豪,
經常可以看見他們描寫到「中國人就是怎樣怎樣」、
「中國軍人好樣的」、
「俺們是中國人」等等,
十個作者中有七個從字裡行間就可以看出他們對這自己民族的驕傲與熱愛,
即便有對於現在政治失望的人,
但他們仍是把「政府」與「國家」拆開來看,
他們對政府政客失望,
但是他們仍舊熱愛祖國,
以自己的身分為榮。
而且十個有九個普遍仇日,
大陸作家筆下的日本人通常都是集卑鄙、好色、下流、貪污、腐敗、諂媚等等於一身的種族,
而且主角一有能力,
十之八九會開始屠殺日本人,
雖然出現這種非理智的仇日情結,
一本小說也大概毀了一半,
但更值得注意的,
是那種理所當然的普遍性。
是因為思想教育讓他們變得如此嗎?
亦或是生長在那塊土地上,
太多歷史的痕跡與情感從小就在他們生命中堆積?

他們認為「中國」是他們的母親,
即使政策有誤、
即使退役軍人拿不到補助或醫藥費、
即使西北地區有些人窮到連學費都湊不出來,
他們也認為天底下沒有一個孩子會因為母親做錯事而恨母親,
而是依舊愛她、景仰她。

說實在話,
不管這樣的思考模式到底是對是錯,
撇去政治因素、種族仇恨不談,
我很羨慕那種可以以自己的國家為傲,
並且熱愛自己民族歷史、熱愛故鄉的感情。

多數台灣作者筆下,
沒有愛國、
沒有以自己的民族為傲(我相信現今很多人無法找到自己民族情感的依歸),
就算談論到政治與國家公權力,
最多的也是「主張」只要有錢就萬事不難。

生長在台灣,
從小聽到的幾乎都是「外省人、本省人」、「台灣人、客家人」,
小時候沒什麼感覺,
長大以後開始好笑,
最後學會不看電視。
我在國中的時候愛上作家向陽,
因為他有一首新詩深深的打動我,
內容至今我只記得兩句「你問我立場,我仰望天空拒絕答腔」、
「只要放下立場,雙腳所踏,皆是故鄉」。
是人都會想愛故鄉,
是人都會以自己生長的土地為依歸,
但是過多的政治炒作總讓人心灰意冷,
開始不想再接觸類似話題,
因為那些為了選舉而炒起來的省籍之分,
在身上同時流有本省、外省與客家人血脈的我聽起來,
諷刺的好笑。

只不過這麼小小一塊地,
就要分本省、外省、客家、原住民,
將對自己國家的情感切割得四分五裂,
連個政府都要分執政黨是本省還是外省,
有時候真想問問那些政客,
不管本省外省,
是不是都要靠這塊土地吃飯睡覺,
區分這些除了選票情結外,
還有別的意義嗎?

除去個人情感不談,
我們都知道文筆中可以反映一個作者的思想模式與期待,
寫這種網路小說的作者又通常都是年輕人,
年紀最大應該不會超過三十五歲,而從這點觀之,
如果時下的年輕人普遍對於政治冷淡,
又認為貪官污吏當道,
不管怎麼樣,
只要有錢有權有影響力,
就算是殺人也可以只到警局喝杯茶就被恭送出門,
我必須說這樣的國家還真悲哀。

同樣要搞意識形態,
卻是兩種迥然不同的結果,
一邊將人民的意志凝聚,
讓他們以國家為榮;
一邊將人民的意志做為選票工具,
目光淺短的只看得到國家內部的省籍批鬥。

我已經很多年沒看電視新聞了,
最多只翻翻報紙,
或從網路上找新聞來看──而且只看國際、社會新聞,政治議題只看大標。
因為與其看到滿肚子火,
不如拒絕被操控;
我也從不說自己是台灣人,
反而主張自己是中國人──至於是中華民國或中華民族就隨便聽者自行解釋。

這是我一個人的消極抵抗,
因為很多時候,
一旦陷於意識形態,
看事情的眼光與思考角度就全毀了。

但隨著年紀漸增,
叛逆的心態稍微改變,
開始懷疑起自己自以為是的消極抵抗是否也算是另一種意識形態的自我設限?
反覆思索,
答案仍然模糊難解,
雖然身旁愈來愈多抱持著跟我有相同想法的朋友,
但在將要畢業的現在,
我依然覺得這個問題的存在很悲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evalc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3) 人氣()